close
最近我們家因為老三將要上幼兒園,為了讓他們三兄弟方便就學,走路上學
所以買了新房子,一間在巨蛋附近的大樓三房。
因為是買二手的,約10年屋,本來想說屋況不錯,家具電也都滿新的
可以為我們省下許多裝潢及添購家具店的費用。
沒想到,交屋後還是希望以自己的風格來居住,畢竟還是以住得舒適為主麻。
我們自己找了統包,統包本身就是木工,設計圖我們自己畫跟通包討論
拆裝潢、訂電視櫃、餐廳、主臥、小孩房..等。
兩個月過去了,目前裝潢都已退場,等待家具電進來。
當初我們本來預算20萬簡單處理就好,畢竟我們都不是重裝潢的人
誰知道這樣做下來還是超過了一些預算
不過孩子們喜歡就好。
我想說的是,經歷過這一段裝潢期
我發現台灣的經濟內需要好,不能一直打房阿
前幾年房地產不好,連帶的家具、家電、裝潢、水電、木工....這一類的產業都不好
我們這一掛可都是傳統產業阿,大多是社會基層的勞工
房市沒有流動、勞工沒有工作,傳產沒有業績,要怎麼發大財呢?
我們只是小小的整理,有些人一裝潢就是三四百萬,這為社會帶來的金錢流動更大
各取所需不好嗎? 當然房市熱絡並不一定代表要拉高價錢泡沫化等等
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下成長,對於你、對於我都是好事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